湘西州特校:念好防溺水安全教育“早”字经



本网讯(通讯员 石兴林)未雨绸缪,防范未然,夏季来临天气逐渐升温,为进一步增强学生的安全意识,杜绝溺水安全事故发生,湘西自治州特殊教育学校立足一个“早”字,超前谋划,提早部署,多举措抓好学校防溺水安全工作,念好防溺水安全教育“早”字经。
抓认识,防溺水部署早安排。自3月份开学以来,学校就高度重视防溺水工作,召开专题会议印发《关于做好2018年学校预防溺水工作的通知》,提前做好预防学生溺水工作部署,并就上级部门的通知精神的贯彻落实和防溺水工作的具体措施提出了明确的要求。要求各班级充分认识预防溺水工作面临的严峻形势,高度重视学生预防溺水教育和管理工作,认真贯彻落实全国、全省、全州学校安全工作会议精神,把学生预防溺水工作作为夏季学校安全工作的重点。至5月份结束,学校已经完成深入开展以“珍爱生命、远离危险”为主题的预防溺水专题教育,组织开展好“六个一”活动,即:召开一次预防溺水专题会议、组织一次预防溺水安全警示教育、组织学生写一份预防溺水教育心得体会、召开一次学生家长(监护人)会、发放致学生家长的一封信、组织一次预防溺水安全工作检查等工作。
抓宣传,防溺水教育早开展。在4月份,学校依据残疾学生实际认真研究预防学生溺水的特点和规律,有针对性地开展形式多样的宣传教育活动,加大预防学生溺水的专题教育力度,高密度吹响防溺水教育集结号。学校通过安全教育课、升旗仪式、班会、黑板报、发放告知书、校园广播、学校网站等形式,对学生深入开展预防溺水安全专题教育,确保预防学生溺水安全教育落实到每一个班级、每一名学生,特别是农村学校学生、男学生、留守儿童等重点群体,确保做到预防溺水常识生生尽知、生生牢记。宣传教育中明确要求学生做到“六不”:不私自下水游泳;不擅自与他人结伴游泳;不在无家长或教师带领的情况下游泳;不到无安全设施、无救援人员的水域游泳;不到不熟悉的水域游泳;不熟悉水性的学生不擅自下水施救。特别要教育学生遇到同伴溺水时避免手拉手盲目施救,要智慧救援,立即寻求成人帮助,防止因盲目施救而造成更大损失。
抓责任,防溺水排查早监管。按照“班级教育为阵地”和“家校联防为主手段”的原则,严格落实学校安全主体责任。学校要求各班级主动向校综治办做好工作汇报,加强与相关家庭的联系,建立完善预防溺水排查、监管联动机制。通过教师走访、召开学生家长委员会、走访学生家庭等形式,摸清当地周边、学生上下学途中经过的各类河湖、水库、池塘、溪流等水域的管理情况。要求家长积极提请当地政府、相关部门加强重点水域安全管理,及时在危险水域设置安全警示标牌,设立安全隔离带、防护栏,安排巡查人员,对当地水域进行安全隐患排查和值班巡查,做到及时发现险情,及时消除隐患,共同做好预防学生溺水工作。 学校对爱好游泳、玩水的学生全面进行排查、登记,落实好教育和管理责任,对特殊家庭、心理不健康的学生进行有效的心理疏导,把学生意外溺水事故消灭在萌芽状态。对辖区内水库、塘坝、河道等进行拉网式摸底排查,登记造册,经常对学生进行警示。学校实行对学生到校、到班双考勤制度,对迟到、缺席的学生及时追踪、查明迟到原因及缺席的学生去向。
抓管理,防溺水方位早防控。根据以往发生的学生溺水意外事故统计,学生溺水主要发生在周末、国家法定节假日或学生上下学途中。针对这一情况,学校注重发挥家长委员会作用,加强与家长的沟通联系,合力做好教育管理。学校通过专题讲座、《致家长学生防溺水一封信》、手机短信等形式,提醒家长随时掌握学生的基本情况,告知家长做到“四知”,即:知道孩子的去向,知道孩子的活动内容和范围,知道孩子的同伴,知道孩子的回家时间。教育学生家长切实履行好监护责任,做好孩子的安全教育和监管,特别是双休日、节假日、暑假假期的安全监管,切实保障少年儿童的健康成长。组织召开预防溺水教育专题家长会,印发《致全区学生家长的一封信》,组织家长学习预防溺水有关知识,宣传《未成年人保护法》有关内容,明确家长预防子女溺水的监管责任。学校还组织学校联防队采取节假日轮流值班,对留守儿童建立学校和家长之间畅通的联系方式及关爱帮扶体系等方式,对学生加强监护。
由于一直常年多举措抓好学校防溺水安全工作,念好防溺水安全教育“早”字经,建校27年来,学校未发生一起学生溺水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