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西州特校:教学示范展风采 教研一体促成长
本网讯(通讯员 田景霞)初冬的暖阳与湛蓝的天空相伴,馥郁的香气氤氲整个校园。为切实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和精准性,促进湘西州特校全体教师们专业提升,11月23-24日学校示范课教学活动如期举行。本次活动由课前说课、课例展示、组内评课等环节组成。


首先由杨玉老师带来生活语文六年级上册《小松鼠找花生》。这是一篇富有童趣的科普性文章,本节课旨在通读课文,梳理小松鼠发现花生、等花生结果、没看见果实的故事,重点理解课文内容、理解词汇“自言自语”,朗读课文。杨老师不仅确定了教学总目标,还依据班级学生的实际情况,确定了分层目标。板书设计以花生的生长环境为基础,把四个教学环节有机串联起来,真正落实了“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


紧接着展示的是卜春群老师的三年级生活数学课。教材以《认识图形》为例,借助校园情境,让学生在熟悉的环境中自然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联系,通过实际操作如摸一摸、数一数等,使学习过程更生动有趣,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掌握图形知识,有助于提高培智学生的数学素养和思维品质。真正做到了数学生活化。

谢谨老师的绘画与手工《向日葵》把学生带进了成片的花海中,在美妙的音乐声中,谢老师带领学生认识了向日葵名称的来由,向日葵的组成部分(花盘、花瓣、茎叶),还了解了它的作用。层次分明,环节相扣。最后让学生展开绘画,激发他们的想象力。从颜色的搭配,绘画的布局,腕部的用力大小,谢老师都耐心指导,只为提高学生的绘画、审美能力,更好的生活、学习。

培智学生认真听讲 态度端正
评委老师各司其职 认真负责

听障部语文组余翠英老师的《小壁虎借尾巴》也是一篇科普文章。因为教学对象的不同,制订的教学目标,采用的教学方法也各有千秋。这篇课文通过有趣的童话故事,描写了小壁虎向小鱼、老黄牛、燕子借尾巴的经过,说明了鱼、牛、燕子尾巴的用处和壁虎尾巴可以再生的特点。文章生动有趣,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是向学生进行科普教育,发展学生观察能力、审美能力、朗读能力的好教材。在余老师的循循善诱下,全班同学都参与到表演中来,从而突破了教学难点,做到寓教于乐。

邓志纯老师的班会课《不完美也很美》从学生实际出发,九年级的学生由于思维较抽象,对自己的认知还不够全面、客观,容易形成自我认知偏差,无法接受自己出现的错误和问题,从而产生自卑或好强、情绪失控且不懂如何管理等问题。因此,引导学生认识到每个人生命中都存在不完美,接纳、理解、尊重生命中的不完美,认识到不完美其实也是一种美,学会积极面对生命中的不完美。邓老师把课堂交给学生,采用辩论赛的形式让学生发表自己的言论,你来我往,好不热闹。

听障部综合组徐光明老师带来体育与健康《竹竿舞》。徐老师身着民族服装,彰显个人魅力,把体育运动和民族文化融合在一起,使用节奏鲜明的音乐,展示富有地方特色的体育器材,把湘西儿女热情好客,特殊教育教体融合展现的淋漓尽致,这样开放、充满特色的课堂纷纷感染了每一位听课者。

三尺台上教有“道”,博众之彩悟良“法”。经过各位评委老师认真评选和计分员严密计算下,六名教师在两天的激烈角逐中,产生了一等奖2名,二等奖4名。其中余翠英执教的《小壁虎借尾巴》和卜春群执教的《认识图形—三角形》获得一等奖;邓志纯执教的《不完美也很美》、徐光明执教的《竹竿舞》、杨玉执教的《小松鼠找花生》和谢谨执教的《向日葵》获得二等奖。教无涯,研不止,此次示范课教学活动,不仅让教师们在观摩课例中受到启发、在交流分享中思维碰撞,大家纷纷表示将在今后教学中将继续以核心素养为导向,以主题教学为抓手,在教研路上砥砺前行、勇于实践、大胆创新,努力提升课堂教学效益,更好地助力特殊学生发展。(教科室供稿)
(一审:石兴林 二审:刘华 三审:姚茂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