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西州特校:提升学生核心素养 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湖南省芙蓉教学名师陈莳教研团队在溶江小学听课纪实

本网讯(通讯员 李清平 陈莳 )聚焦课程改革,把其他学校优秀教师的先进课堂教学经验引入特校课堂,借以提升学校教师专业素养,提高教师教育教学水平,积极打造高效、扎实的特殊教育课堂教学。2024年5月9日,湘西自治州特殊教育学校“湖南省芙蓉教学名师”陈莳老师,积极搭建学习和交流的平台,带领她的教研团队共五位教师,深入溶江小学开展听课学习交流活动。活动中,教研团队五位老师共听了五节数学专业示范交流课。

第一节交流示范课是溶江小学三(1)班宋老师执教的《数学广角——搭配》。在课堂上宋老师结合学生年龄特点,用小猪佩奇的故事引入课堂,整堂课以学生为本,采用小组合作、交流探究服装搭配的方法,重点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课堂气氛活跃,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构建数学搭配的模型,激发了孩子们的探索数学的世界。

第二节交流示范课是溶江小学一(9)班田老师执教的课《找规律》。教学设计精心,在课堂上善于用鼓励性的语言,循循善诱,融入情景,让小朋友们在情境中、活动中 、合作探索中领悟规律、找规律、欣赏规律,培养学生用数学语言来描述数学现象。本节课得到了听课老师的一致好评,重点抓住了低年级学生的特点,在课堂设置真实的情景表演,激发寻找数学规律的热情,培养了学生直观表达,抽象概括的能力。

第三节交流示范课是溶江小学二(15)肖老师执教的《数学广角——推理》课。新课标指出:“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要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教学中,肖老师大胆创新,把课堂情境贯穿整个课堂,前后呼应,把语文、科学学科知识融入课堂,注重培养学生文字理解和逻辑推理能力培养,在引导学生探究宝藏时,融合“淀粉遇到酒精会变色”的科学道理,让学生学会多角度分析问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探究创新精神,让学生在简单的生活购物中探究数学的深刻道理,为进入更深层次的学习提供了基础,激发了学生的学习欲望和探求知识的好奇心。

第四节交流示范课是溶江小学六(5)班的同学在花垣麻栗场小学田老师所执教的《 鸽巢问题》一课中,通过枚举法和假设法,运用层层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培养学生数学应用知识、结合实际,探索数学建模的公式,把解决生活的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计算问题,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最后一节是溶江小学六(9)的同学在里耶小学张老师所执教的复习课《平面图形的认识与测量》。课堂中,张老师通过对平面图形的认识、测量、公式的推导的复习,培养了学生综合思维能力,学习到了知识的完整性和整体性,建立了新旧知识,理论知识和实践问题的有机联系,构建了平面图形和面积之间的关系,她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升了学生学习数学的整体素养,培养学生空间想象和空间观念,建立了空间模型。

上课结束后,溶江小学副校长罗啸对各堂课做出整体评价,这五堂课都是数学活动内容,都设置了具体教学情境,运用了小组合作、共同探究等方法来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和生活密切联系,给各位老师充分的肯定。《数学广角-搭配》注重了学生数学模型的建立;《找规律》注重以学生为中心,发展了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数学广角-推理》注重培养了学生逻辑推理、学科融合的能力,培养了学生的综合素养,提高了学生的整体素质;《鸽巢问题》重点培养了学生的发散思维,发展了学生创新能力;复习课《平行四边形的认识和测量》注重学生对旧知识的概括和运用,培养学生建立整体的空间观念。他们的课各有千秋,是《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核心素养的落实。总的来说,活动课是每个单元的综合,备课要备大单元目标,要运用数学思维构建数学模型,要落实学科素养,提升数学教学能力。最后溶江小学党支部书记李昌斌做总结性发言,表示学校落实学科素养,就要从模型意识、推理意识、创新意识和应用意识进行培养。

本次团队的听课交流活动圆满结束了,通过此次活动,老师们受到很大的启发,决心吸取他们优秀的教学经验,改进自己的课堂教学,以学生为中心,培养学生数学核心素养,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在普特融合的教学路上不断探索,共同斟酌出更好的教学方式。在团队的交流中,老师们认真梳理经验达成共识,力求快速提升我校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围绕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真正做到“以人为本,臻于至善”,携手“共话教育,共创未来”。(陈莳教研团队供稿 )
(一审:石兴林 二审:刘华 三审:姚茂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