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西州特校:规范课堂常规 构建有效课堂
本网讯(通讯员 陈敏)“有时候我们的课堂就像是在打地鼠,这边安抚下去了,那边又冒了出来”这是培智老师们上课时会遇到的困惑,无序的课堂导致教学无法实施,更谈不上有效的课堂、高课堂。为了改善这一现状,培智生活数学(适应)教研组于2024年6月11日下午,展开以“规范课堂常规·构建有效课堂”为主题的教育教学研讨活动,培智部生活数学(适应)教研组全体组员参加。大家针对问题焦点,勇于畅所欲言,积极探索解决途径,汇聚集体智慧,形成统一意见,达成教育共识。

雷老师提出:课堂需要建立严谨的规则,什么时候该做什么给孩子明确的指示,课堂上不能下座位,就坚决不允许私自下座位;回答问题要举手,我就只请举手的小朋友回答问题。同时,瞿老师说,老师的情绪和态度直接影响孩子的行为。如果一个老师给出的指令不坚决,小朋友会猜测老师的想法,认为他是可以不执行,于是就对老师的指令置之不理。

田老师提出:低年级的课堂没必要上足30分钟。我们可以在课前进行互动游戏,吸引孩子们的兴趣,再提前对课堂常规做一些要求。课后提前几分钟总结这一节课小朋友们的表现。去除一头一尾,这样一节认知课三十分钟,在恰当的时候,我们还可以在课中穿插教学游戏活动,把整个对于低段小朋友来说漫长的30分钟,化整为零。让小朋友们感受课堂的趣味性,同时还能吸引C层小朋友兴趣,不至于让他们在这堂课中无所事事。
彭老师提出:班级老师的原则和规则要一致。包括上课的指示,如果一个老师要求上课起立的时候需要收凳子,而另一个老师要求起立的时候不收凳子,孩子们的思维就会更加混乱,他不知道自己怎么做才是对的,只好对老师们的指令置之不理。
周老师提出:班上要树立榜样,课堂上有小朋友表现良好,我们可以及时地鼓励他,小朋友们看到他这样做受到了表扬,很容易受鼓舞跟着模仿良好的行为。

卜老师提出:课堂上也需要找到小朋友们的兴趣和爱好,有的小朋友就喜欢表现自己,我们就请他当小老师上台领读,或者在分组学习中,让他教组内的小朋友学习。
陈老师提出:早发现,早干预不良行为早发现,早训练,就能早控制、早消失。当看到学生有不良行为要及时纠正、制止。
董老师提出:小步子,多重复,严要求学生很难学会,学会了又很快忘记。因此对他们进行小步子教学训练,多重复、多复习。

王老师提出:运用行为训练、矫正法。面对培智学生各种缺陷和不良行为习惯,运用一些成熟的方法是必不可少的,如应用行为分析法(ABA), ABC行为分析法及各种行为矫正法。正负强化、惩罚、厌恶法、消退法(冷处理)、系统脱敏、饱足法、行为替代法等行为矫正法对学生行为的矫正和习惯的养成都是有很好效果的。
良好的行为习惯对人的一生具有深远的影响。特别是孤独症和培智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是他们将来融入社会独立生活终身享用不尽的才富。(培智生活数学与生活适应教研组供稿)
(一审:石兴林 二审:刘华 三审:姚茂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