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复习旧知,建立连接 把学过的知识1、2、3、4、5进行排序,为学习0打下基础。 【设计意图】:融合信息技术,利用蒙层,给学习制造神秘感。 (二)利用动画,导入新课 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个新朋友,看看是谁?观察它表情有什么变化?猜猜为什么?同时出现动画:猴子吃桃的画面 【设计意图】由看图,发挥学生的想象能力,培养观察能力,激发探究的学习兴趣。这里融合了信息技术和视频。 (三)探究新知 1. “0”的含义 (1)盘子里两个桃子,小猴吃掉了一个桃子,还有几个桃子?吃掉两个还有没有呢? “0”表示“没有” ①一个也桃子没有表示,用数字“0”表示 ②拍手游戏,出示什么数字就拍几下。“0”表示不用拍 ③让学生说说生活中还有哪些地方用到0,表示“没有” (2)0表示起点(展示电子尺) 在我们身边最常用的文具里也藏有“0” ①展示直尺仔细观察0在直尺上的位置 ②0在直尺上表示起点 ③说一说还有哪些0表示起点的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生活中找“0”,从生活中的“0”展演抽出数学中的“0”,经历从实际物体抽象出0的过程来认识0的两种不同含义 2.0的写法 (1)看微课,学习写“0” (2)示范0的写法,强调书写规范。 (3)练习写0 【设计意图】在理解“0”的含义的基础上,加强书写的规范,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让学生会观察、会思考,并用数学的语言进行表达,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四)巩固练习 完成学习任务单,检验所学的知识。 1. 仔细观察善于提出数学问题,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思考问题的习惯。 2. 交流想法。 3. 记时独立完成,比比看谁算得快又准。 【设计意图】有效的课堂练习可以大大的提高学习效率。所以我有意识地培养了孩子们的数学素养;关注习惯的养成,同时增进了孩子们学习的获得感。 (五)实践活动,感受体验 把0、1、2、3、4、5排序,让学生参与其中,进行操作。 设计意图:采用游戏数字排序,体验数学的快乐。 (六)课堂活动,形成竞争 两人一组,比比谁最厉害。 (七)课堂小结,形成体系 1. 这节课我们对“0”有了新的认识,能分享一下你的收获吗? 2.回家找一找家里哪些地方有“0”并向家长说一说“0”的含义 【设计意图】通过回顾本课所学的知识,有序地整理“0”的知识,并进一步建构了数学知识学习体系,让学生养成回顾反思的好习惯,为之后更深入地学习埋下伏笔。同时将课堂延伸至课外,让孩子们回家后与家长互动交流。 (七)拓展阅读(插入视频) 有关“0”的传说 人们一开始就使用了数字“0”吗?其实不是这样的,请听啄木鸟老师为大家讲解。 大约1520年前,欧洲的数学家们是不知道用“0”的。他们使用的是罗马数字。罗马数字使用几个表示数的符号,按照一定规则,组合起来表示不同的数目。在这种数字的运用里,不需要“0”这个数字。而在当时,罗马帝国有一位学者从印度计数法里发现了“0”,这个符号,有了“0”,进行数学运算方便极了。他非常高兴,就把印度人使用的“0”得方法向大家做了介绍。 过了一段时间,这件事被当时的罗马教皇知道了。当时欧洲是中世纪,教会的势力很大,罗马教皇的权力远远超过皇帝。教皇非常愤怒,他斥责说:“在我们的数里没有‘0’”这个怪物,如今谁要把它引进来,谁就不尊重我们的文化!”于是,教皇下令,把这位学者抓了起来,并对他们施以酷刑,用夹子把他们的四个手指夹住,致使他双手残废,让他再也不能握手写字了。就这样,“0”被那个愚昧、残忍的教皇明令禁止了。 虽然“0”被禁止使用,但是还是有很多罗马的数学家们不管禁令,在数学的研究中秘密地使用“0”,并做出了许多数学上的贡献。后来“0”终于在欧洲被广泛使用,而罗马数字确逐渐退出了数学舞台。 【设计意图】让学生了解数学的历史和文化,落地新课标要求。  【板书设计】 0的认识 含义 没有 
起点 书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