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右》教学设计 



|
课题 | 左右 | 授课对象 | 启明一年级 | 课型 | 新授课 |
课时 | 1课时 | 授课教师 | 彭安祺 | 日期 | 2024.10. |
教学科目 | 数学 |
教学内容分析 |
本节课选自《盲校义务教育实验教科书》数学一年级上册第二单元“位置”2.2《左右》的教材内容,是在学生学习了“上下”、“前后”等相对位置之后进行教学的。在教材中这部分内容从学生熟悉的“回答问题举右手”这一情境图引入教学,贴合学生的生活实际;教材从认识左右到判断左右步步深入,让学生在具体的操作和探索中感知“左右”及其相对性。利用动作及语言表达等活动深化学生对左右的认知,切实体验左右的位置关系及变换过程,突出学生的主体性以及数学知识的生活性,激发学生探索数学的兴趣。根据教材设定,本节课结合视障学生特点,融合绘本故事和音乐游戏,重视学生言语表达、灵活运用现代人工智能技术进行跨学科数学教学设计,使学生经历认识左右、判断左右的学习和操作过程。 (1)空间想象和言语表达能力的培养:通过“回答问题要举手”这一教学情境,学生初步学习如何区分左右,用左右的相对位置关系描述生活中的物体位置,在判断与表达中注重学生表达的严谨、科学和完整,培养“严谨求实”的学习态度。 (2)数学兴趣与信息提取能力的培养:通过聆听绘本故事,充分发挥听觉优势,提取故事中的有效信息;通过音乐小游戏,锻炼学生听声辨位能力、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勤思乐学”的学习习惯。 (3)知识迁移和应用能力的培养:将学习内容与其他科目以及学生生活实际相联系,培养学生的观察力,保护学生的好奇心,让学生真正体验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处处用数学”,培养“生活数学”的意识。 |
学情分析 |
一年级视障学生的思维水平尚处于具体运算阶段,观察力、想象力以及语言表达能力的水平有待提高,且受视觉缺陷的影响,学生在学习数学时十分依赖听觉、触觉等其他感觉;具体形象的物体在其学习数学过程中有着重要作用。结合生活实际,一年级视障学生早已具有“上下”、“前后”的空间经验,但是,人体的左右是对称的,二者并没有什么明显的区别,所以识别左右对学生而言相对比较困难,在教学中要突出判断左右的具体方法。 启明一年级 5人 
根据课标要求,从班级学生实际出发,发挥视障学生听觉优势,利用学生适用于直观教学法、游戏法等学习特点,借助绘本故事、音乐活动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提出符合学生符合学生“最近发展区”水平的问题,让学生在“跳一跳,摘桃子”中体验成功的喜悦。以“提出问题——解答问题——实际运用”为线索,层层深入,利用绘本、音乐融合人工智能技术,帮助学生初步形成空间思维。 |
教学目标 |
核心素养目标 
分层目标 A层(自主探究)小熙:区分左右,描述生活中常见的左右位置关系。小沫:区分左右,思考生活中常见的左右位置关系并尝试表达。B层(引导思考)小霞:区分左右,引导学生思考、在提示下表达生活中的左右关系,注意表达的准确、完整。小荣:通过游戏辨别左右,在提示下简单描述物体左右位置关系。C层(师生合作)小宸:参与课堂,在教师引导下区分左右,在提示下表达描述物体左右位置关系的关键词,复述句子表达。 |
教学重难点 |
教学重点:认识左右,正确辨别左右 教学难点:左右的位置描述,左右的相对性 |
教学准备 |
|
教学方法
|
|
教学过程 |
环节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
教师活动 1. 创设与新朋友可可兔一起学习的情景。 2. 复习提问:请学生用“( )在我的前面”来说一说自己前面有什么物品。 3. 以学生回答问题举手这一举动引入新课教学。 | 学生活动 学生融入具体情境,积极思考教师问题,调动学习知识的积极性。 | 设计意图 1. 创设生动情境,激发学生兴趣。 2. 复习旧知,同时为新知铺垫。 3. 将数学知识与教学常规相联系,贴近生活实际。 | 技术运用与学科融合 将人工智能与数学教学相融合 |
环节二:音乐律动,辨认左右 |
教师活动 一、认识右手 1.组织学生举起用勺子/筷子吃饭的手。(明确这是右手) 2. 联系生活实际,想一想:右手还可以做什么? (预设)右手可以拿勺子、用字笔扎盲文...... 3.师小结:右手可以扎盲文,拿筷子、勺子。 二、认识左手 1.教师讲授另一只手叫做左手。请学生举起左手。 2.讲授左手在生活中的用途:拿碗、压字板。 3.组织学生挥挥自己的双手,说说在生活中双手配合能完成什么事情。 三、利用左右手区分左右面 1.请学生举起右手,右手所在的这一边叫做右面,请学生摸一摸身体右面有哪些部位。 明确:右眼、右耳、右肩、右腿、右脚等 2.对比总结:身体左边有左眼、左耳、左肩、左腿、左脚等 4. 与可可兔做游戏(我说你做) 摸摸你的左眼,摸摸你的右耳。 跺跺你的右脚,拍拍你的左肩。 4.跟着音乐做动作 我伸出右手去,我收回右手来。 我伸出右手摆一摆,右手收回来。 我伸出左手去,我收回左手来。 我伸出左手摆一摆,左手收回来。 ...... | 学生活动 一、认识右手 1.举起用筷子/勺子的手,认识这是右手。 2. 联系生活,积极思考右手的用途并回答问题。 3. 认识、记忆右手的用途 二、认识左手 1.学生举起左手 2.结合生活实际了解左手用途。 3.结合实际,谈谈双手在生活中的用处。 三、利用左右手区分左右面 1.学生举起右手,摸摸身体右面的部位并回答问题; 2.对比迁移左边的身体部位。 3.根据指令作出相应动作。 4.听音乐作出相应动作 【个别化支持】针对B层学生适当放慢语速,给学生反应时间;C层学生给予提示。 | 设计意图 一、认识右手 联系学生已有生活经验,引导学生认识右手、了解右手的用途。 二、认识左手 根据已有的对右手的认识,对比认识左手,锻炼学生知识迁移能力。 三、利用左右手区分左右面 1. 结合身体部位认识左右,简单、贴合学生现阶段认知水平。 2. 锻炼学生知识迁移能力 3. 通过动作,巩固学生对左右的认知。 4. 利用音乐,激发学生活动兴趣,突出数学与音乐的融合联系;体现分层教学。 | 技术运用与学科融合 利用音乐律动,将音乐与数学紧密联系 |
环节三:深入理解,学会表达 |
教师活动 一、描述左右位置 1. 教师示范位置描述:我在xx的左面,我在xx的右面。 2. 教师发布任务:请学生根据教师的示范,说一说自己的左右分别是谁。 学生自由发言 1. 教师引导学生发现左右的相对性 师:同学们已经掌握了怎么描述左右位置,在描述左右时还有一些有趣的现象,你们听听看。 (1)老师示范:xx在我的左面,xx在我的右面。 (2)教师发布任务,根据教师的示范,再用语言描述自己身边人和物的位置。 二、动手操作,深化认识 1.组织学生按照指令摆放物品。 把小本子放在桌上。 把字板放在小本子的右面。 把字笔放在小本子的左面。 2.根据物体摆放的位置,教师提问: (1)教师提问:小本子在字笔的什么位置? (2)教师提问:小本子在字板的什么位置? 3.请学生用左、右描述一下字板、字笔的位置。 | 学生活动 一、描述左右位置 1. 听老师示范如何用左右描述物体位置关系。 2. 自由发言,说说自己左右分别是谁。 3. 根据教师示范,用不同的方式表述人和物的左右位置关系。 4. 总结左右位置描述的要点。 【个别化支持】注重B层学生表达的完整性;C层学生正确描述左右的关键词。 二、动手操作,深化认识 1. 按照教师指令摆放物品 2. 根据物体摆放位置,回答问题: (1)预设:小本子在字笔的右面。 (2)预设:小本子在字板的左面。 3. 用左、右描述字板、字笔的位置。 | 设计意图 一、描述左右位置 1.发挥教师示范的作用,规范学生描述物体位置时的语句,要求描述清楚、准确; 2.通过学生活动,练习位置表达,锻炼学生语言表达能力; 3.通过再次表达,认识左右具有相对性。 二、动手操作,深化认识 1. 通过动手操作深化对左右的认识,检验新知的学习效果。 2. 巩固练习,规范物体位置表达。 3. 发挥学生主体性,综合锻炼学生观察、表达能力。 | 技术运用与学科融合 1.锻炼学生语言表达能力,体现数学知识与语文的融合 2.发挥学生听觉优势,锻炼学生提取信息的能力,体现绘本与数学知识的融合。 3.利用音频等媒体资源,结合人工智能信息技术。 4.在学生交流讨论时,运用计时器,把握教学时间; 5. 运用随机点名软件,活跃课堂氛围,体现信息技术进课堂。 |
环节四:巩固提升,综合运用 |
教师活动 听绘本故事,演一演 组织学生听绘本故事并进行角色扮演,回答问题。 故事原文:她对左边的美美鼠微笑; 可可兔朝右边的皮皮猴微笑。 引导学生用多种方式描述左右位置,检验学生对左右位置相对性的掌握。 走迷宫小活动 组织学生摸读教材练习十二第6题。 组织学生摸读教材练习十二第6题。用上、下、左、右、前、后说一说, (1)蚂蚁怎么才能走到南瓜那里? 预设:先向上走,再向左走。 (2)蚂蚁要吃到苹果应该怎么走? 预设:先向右走,再向上走。 (3)你能提出一个问题,让同学来回答吗? 预设问:蚂蚁要吃到香蕉应该怎么走? 预设答:先向左走,再向上走。 | 学生活动 听绘本故事,回答问题 预设学生回答:美美鼠在可可兔的左边。 可可兔在美美鼠的右边。 皮皮猴在可可兔的左边 可可兔在皮皮猴的右边 走迷宫小活动 学生根据教材的图片,摸读完成练习。 【个别化支持】 B层学生在教师引导下观察(摸读)图片、在教师提问下表达。 C层学生在与教师合作下表达出关键词,并跟读复述完整的句子。 | 设计意图 听绘本故事,回答问题 听绘本故事,将绘本与数学知识融合,将知识生动化; 走迷宫小活动 通过设置帮助小蚂蚁找食物的活动,综合检验学生对上下前后左右位置的掌握情况。 | 技术运用与学科融合 1. 绘本与数学相结合; 2. 运用随机点名软件 |
环节五:联系生活,拓展延伸 |
教师活动 教学生活中的左右规则,进行安全教育 上下楼梯靠右行 | 学生活动 了解左右在生活中的重要作用,了解上下楼梯靠右行的规则,形成安全意识。 | 设计意图 利用“上下楼梯靠右行”这一耳熟能详的行路规则,密切数学知识与生活的联系,突出数学在生活中的重要作用,开拓学生的思维。 | 技术运用与学科融合 融合课程思政,培养学生的规则意识安全意识。 |
环节六:知识梳理,总结回顾 |
教师活动 通过今天的学习,希望同学们能够分清左右,在生活中运用左右来描述物体位置。 | 学生活动 学生认真听教师总结。 | 设计意图 帮助学生梳理、回顾本节课所学,引导学生在生活中运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 | 技术运用与学科融合 |
作业布置 |
A层:发挥想象,利用方位词编一个2-3句话的小故事。 B层:说一说学校一些人(物)的方位。 C层:想一想自己的左边和右边有什么,和同学交流交流。 |
板书设计 |
左右 左边——左手 右手——右边 我在( )的左(右)边 ( )在我的左(右)边 |
教学反思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