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西州特校:一班同学20年吉首聚会磨一见

文|石兴林 摄影供图|石兴林 向沙辉 麻志庆
一、华年似水聚亦难

二零一九年七月六日,岁在已亥猪年,伏天之日,酷暑之盛。湘西边陲,州府吉首,湘西州特校一班同学,相聚步步高超市旁边顺正红烧鸭府。此地虽居闹市中心,但城外却是崇山峻岭,茂林修竹,更兼清流激湍,映带左右,然诚如古圣先贤描述情形。
是日,11位一班同学,身从大江南北,人自地樾西东,不顾舟车劳碌,相约而至,昔日恩师邦周、先锋、兴林也应约到席致谢。一时俊男美眉,谈笑拥握,喜气盈盈,畅叙幽情。

所谓人生酸甜苦辣,同学九载,踏破校园难再觅;阔别廿年,相思无眠几度秋。向之所怨,往之所恋,举投之间,已为云烟。况众人经历了倔强的青春,几经打拼,几经沉浮,找到了人生坐标,现分散南北东西,聚之不易,山水依依,情生却却。

时间白马过隙,岁月流转如梭,二十年前,特校一别,大家便各奔东西,或进高校深造,或入社会打拼,如今众学子娓娓自述故事,纷纷感恩母校教诲,固晓钱财名份乃身外之物,生命情谊真无价之宝也。
班主任先锋,倜傥风流,揽才一一点评,天高地迥,宇宙无穷,四十不惑,盈虚有数,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坚,诲人不倦,不坠青云之志!快哉!
校长邦周,兴怀抒意,感叹沧海桑田,世殊事迁,勉励学子,志国爱家。正所谓青山在,人未老,师生情正浓;岁月增,水长流,母校大门依旧开。

尔后,大家拍照留念,又互存地址,添加微信沟通,定格永恒,惺惺惜之。年年相似,岁岁不同,二十个年头。世间相聚,但却能一见如故,这就是师生同窗之情。

二、 峥嵘岁月忆往昔

上下四方曰“宇”,往来古今曰“宙”,宇指空间,宙指时间。“宇宙”的发生是大道运行的结果,古哲人老子在《道德经》中云:“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无论人与物都有它的历史起源和运行轨道。
“一”字是一个包涵特殊意义的文字符号。单从生命的角度来看,今天地球上万事万物阴阳相和、五并演化出天地万物,确实都来自最初的那一个细胞,真所谓“一生万物”。
“一班”这个班级称谓,对于湘西自治州特殊教育民族学校建校办学历史来说,那是一个非同寻常的发展涵义。

湘西自治州民族特殊教育学校是于1992年9月开始招生办学的,当时是州内唯一的一所专为听力、视力、智力三类残疾儿童和少年提供九年义务教育的全日制寄宿制学校。
当时的校园建筑只有一栋六菱形的五层教学楼,共22间教室,其中有几间用来做学生的教室,几间用来做老师的办公室。教室里是一些从其他学校拉来的废弃桌椅板凳,大小不一,高低不平,那便是学生的课桌。老师的办公条件也不怎么样,从老教育局拉来的几张会议桌和几排空皮铁盒便是办公设备和资料保管箱。从空皮铁盒里抽出来装有几十个电影影片盒子来看,估计是勤管站已经不用的东西,现在却成为了学校建校办学的起始物升。

和这栋五层教学楼联体的是一个两层建筑平房,一楼用来做学生食堂,二楼用来做会议室,兼供舞蹈老师训练学生音、体、美全面发展的律动室和第一、二届学校学生美术书法作品展览室。在这个简陋的房间里,由李湘萍、贾湘蓉、杨琴等舞蹈老师指导编排舞蹈《搏》、《阿咪的摇窝》、《山童乐》等节目却在湖南省残疾人文艺汇演中分获一、二、三等奖。田茂雄、石绍成、石兴林等书法美术教师指导的四十多件聋生美术、书法作品也获湖南省中小学、幼儿园艺术节各种不同奖次。

另一栋五层教师宿舍楼矗立于教学楼十几米之外的右边,宿舍楼是两个单元设计,一个单元10个房间,五五相对,两个单元共20套房间。里面除了一张木板床,其余均空空荡荡。记得1993年当时我们进校,所有的一切生活物升都得自己添置,学生的生活用品全部也是从自己家里带来。建校办学伊始,可谓艰苦不易。


在教学楼前面是一个百平方米左右操场,却被租给一个泸溪的小老板李师傅用来做预制板场,上面堆满了沙料、石头、水泥和水泥板。我们师生早操和课间操都是站在水泥板上完成的,早操完成后,便是老师和学生共同晨跑,方向便是位于校外600米之外的杨家坪吉首市监狱,后来考虑到安全问题,改成跑至学校附近的吉首市雅溪水泥厂,两个来回后返校。师生校园生活趣味无穷,回味起来往事如昨。

在教师宿舍楼前是一排“7”字拐的七间简易平房,几间是几个邵阳人租用,用来制作牛皮糖,几间是预制板场的工人租用,用来住宿。在平房的外面是雅溪村的一个鱼塘,鱼塘半水半土,水不深,鱼也不多,常常有几头大水牛在里面泡水歇息。只有春季发大水的时候鱼塘才满满荡漾,一副山水之乡的模样。
当时的校园面积仅11000平方米,建筑面积5000平方米,学校教职工也只有36人,学生50多人,职业班学生就占去大部分,职业班是学校按照政府要求招收社会中15岁以上的残疾人来校开展职业培训,学习的主要内容是缝纫,当时的班主任是田茂雄老师,主讲缝纫课和指导缝纫实践操作的是颜克俭老师。两年后职业班学生就各自走上社会。

剩余的便是一班和二班学生,他们接受的便是正规的九年义务教育,开设的课程有思想品德、语文、数学、美术、体育、律动、劳动等,教材是全国通用教材,一班的班主任是龙先锋老师,二班的班主任是石邦周老师。当时学校的教学基本上是专人专教,一个教师教一门最擅长的课程,真正地做到了术有专攻、人尽其才。学生接受教育后取得的实际效果也非常明显,成绩也屡出不穷。
后来招生办班规模不断扩大,随着三班、四班、五班、六班、七班、八班等班级学生加入,学校的班级建制真正形成了九年义务教育体系。自第一任校长吴永良之后,再历经谭宝生校长、王中华校长、田世龙校长,卓小波校长,覃冰校长至现在的石邦周校长及全体教职工的共同努力,在上级各级领导的关心支持下,学校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办学条件得到了逐步改善,学校发生天翻地覆的变化,校容校貌焕然一新。
1992年9月入校学习,1999年7月学成毕业,一班学生在湘西自治州民族特殊教育学校真正度过了6年难忘时光。
三、再偷时光看校园
世间无缆系流光,难回当年饮恨长。且寄片语随君去,书生情意纸半张。2019年7月7日,一班11位同学,再偷一把旧时光,回到湘西自治州民族特殊教育学校,在石兴林老师的带领下,参观母校校园。

校园生活总是让人难以忘怀,而关于青春的记忆也会随着时间的流逝而显得弥足珍贵。带着对母校的眷恋,对老师和同学的思念之情,在毕业20年后,大家又相聚在一起,重温学生年代那纯真时光,共忆藏在心底的美好记忆。











参观中,学生们纷纷在校园里拍照留念,表达了他们对老师的感激,对母校的眷恋、祝愿和憧憬。他们表示,今后不管走到哪里,不论什么时候,大家都不会忘记自己是一名光荣的湘西州特校人,并将用实际行动为母校添光彩,用实际行动回报社会!

10年之后,我们依然在校园相聚相见!不见不散!一班同学留下这个约定后又分散各地开始了自己艰辛的生活打拼,去追逐属于自己的梦想世界。
祝福你们,我们的学生,青春给予我们激情,我们就要热烈的拥抱生活;青春给予我们力量,我们就要执著的拼搏追求;青春给予我们思考,我们就要理智地处人面世;青春给予我们勇气,我们就要无畏地接受挑战;青春给予我们梦想,我们就要大胆地去创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