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最诚的初心,做最真的教育》
大家好!我叫黄梅,来自永顺县灵溪五小。1998年怀揣着教育梦想,我成了一名乡村教师,2010年选调进永顺县灵溪二小。当过16年班主任,5年教导主任,现任灵溪五小校长。
我很荣幸能在这里与大家分享我的故事。
1999年,为了响应青年教师支援村小的号召,我来到偏僻的那卡村小。踏进校门的那一瞬,眼前的景象让我心情跌倒了低谷。坑坑洼洼的操场,旧庙改造的宿舍和办公室,唯一“豪华”的建筑就是孩子们的教室——一层砖瓦房。“雨天一身泥、晴天一身灰”是我们的工作环境,“苞谷酸+土豆片”是我们餐桌上的主打菜。一年级35个孩子,我既是班主任,又是全科教师……乡村孩子淘气顽皮,野性十足。但是朝夕相处之后,渐渐地,我爱上了那些拖鼻涕、扎小辫儿的山里娃,爱上了这个质朴的山村小学。
记得有个小男孩儿,已经10岁了,是咱班的“老油条”,打架、逃学、上树掏鸟窝,常常放掉人家秧田里的水……有一次他竟然拿来一条死蛇吓唬同学……那天他又逃学了,我四处寻找都没有发现他的身影,没有手机,没有固定电话,根本联系不上家长。他家离学校有三四里山路,我一个年轻的女教师,说不怕,那是骗人的。就在我犹豫不决时,老校长的话点醒了我:“学校就是让孩子读书的地方,我们不能歧视后进生,更不能将他们拒之门外!”如果我放弃了,那么家长就永远不知道孩子在学校的表现,放任自流跟歧视后进生又有什么区别呢?于是我硬着头皮踏上了家访之路……家访的过程很顺利,效果也很好。但是,归途中,阴森森的树林里就我一个人,我害怕了。初夏的夜晚带着一丝寒意,一阵风吹过,树影婆娑,如同鬼魅,尤其是在经过一座坟墓前时,突兀地响起几声凄厉的鸟叫声,吓得我连滚带爬往前飞奔,我几乎是流着眼泪走出了那片树林……这辈子都记得当我看到学校的灯光时那种欣喜若狂的感觉。
自那以后,调皮的男孩爱上了课堂,我也瞬间有了成就感;从此,我成了班上那些特殊孩子家里的常客;从此,家访成了我的必修课……乡村的条件虽苦,但当我翻开记忆的相册,苦中有乐的幸福时常才下眉头又上心头。
2015年,我担任灵溪二小的教导主任,兼带一个班语文教学工作。我感觉自己成了一只陀螺,每天除了备课、上课、批改作业,还要进行教学常规管理……在家——教室——办公室之间,不停地旋转……有人问我:你不累吗?怎么不累!但恰恰是这段时间,我把忙碌当成了充实,还不断地给自己压力,我不仅学会了很多电子办公技能,而且教育教学理念逐渐更新。
我们学校地处闹市,校门口人流量大,道路狭窄,学生上学放学时间十分拥挤。为确保学生安全,校领导和教师每天都要轮流值守。2016年9月的一天,轮到我值班,当时我已有7个多月身孕,我谢绝领导的关照,坚守岗位。那天,下着蒙蒙细雨,就在上学人潮越来越拥挤时,一辆载着学生的摩托车硬闯进来,眼看执法大姐拦不住了,我挺着大肚子站在摩托车前耐心劝阻,没想到,摩托车主不耐烦道:“这条路是你们二小的吗?”看着蛮横无理的他,我生气了:“路不是二小的,但学生是二小的!如果你非要过去,那就从我身上碾过去!”他看了看我,又看了看周围的家长,最终不好意思地开走了。执法大姐说:“值班,你是最认真的!”我笑了笑:“这是我应该做的!”
2019年8月,组织任命我担任灵溪五小校长。五小地处郊区,学生都是周边村民的孩子。老师平均年龄已经超过50岁,老教师专业成长动力不足,青年教师把这里当成了进城的跳板。
但是我相信每一个老师都是一支“潜力股”,他们需要更多的阳光,有了阳光就能结出累累果实;他们需要更多的雨露,有了雨露就能茁长成长;他们需要更大的舞台,有了舞台就能演绎精彩。而校长,就要做阳光、做雨露、做舞台,引领老师们施展才华。于是,我走进每一个教师的课堂听课,跟老师真诚探讨教学方法;和青年教师结成对子,手把手辅导她们进行班级管理及课堂教学;邀请领导和名师为我们问诊把脉、送培送教,让阳光和雨露滋养老师们成长进步。
渐渐地,老师们有了微妙的变化:办公室里经常看到老教师们向青年教师请教如何制作课件;57岁的老教师李景明笑着说:“黄校长,自从你来到我们学校后,我这个老把式都上了公开课,我也使用班班通教学啦!”;常规教研活动的开展,更是让青年教师宋娅琴被评为县“教研之星”。
尤其是在今年师德师风和校园安全综合整治行动中,老师们更是深入剖析自己存在的问题。一位班主任反思道:“作为班主任,发现寄宿生不会叠被子,我应该手把手地去教,而不是在旁边指手画脚!”一位科学老师说:“我不能再让科学实验室成为摆设。”…
老师们的成长让孩子们也绽放了光彩:食堂就餐变得安静、有序、文明;校园里的垃圾不断被孩子们主动捡起;早上自觉读书和主动晨练的学生越来越多……
师生的成长换来了学校的变化,就任校长一年来,在大家共同努力下学校先后获得了湘西州文明校园、县先进基层党组织、县教师十三五专业成长先进单位等荣誉。
陶行知先生讲:“国家把整个的学校交给你,要你用整个的心去做整个的校长。”作为校长,如果热衷于虚名浮利,就不可能用整个的心去思考学校的发展。我常常扪心自问:在教育改革大潮即将掀起之际,咱们五小未来的发展和出路在哪?我唯有一步一个脚印,落实好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让每一个孩子健康成长!
走上教师岗位22年来,从一名普通的乡村教师到教导主任,到今天成长为校长,变换的是环境和岗位,不变的是教书育人的初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