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的位置: 首页 >> 教育科研 >> 科研论文
正确引导 塑造自我
发布时间:2007-10-11 21:22:32  点击次数:942  作者: 超级管理员

摘要: 在教育教学实践中,我们经常发现聋生存在着一些心理误区。例如:自卑、说谎、厌学、猜疑、易产生暴力倾向、自私等,甚至有人认为聋生存在着两大通病,一个是小偷小摸,一个是早交异性朋友。这些观点大都可以从聋生群体中得到印证,但是,我认为这些心理与耳聋学生没有必然的联系。关键在于我们如何引导、干预,让聋生走出心理的阴影,为其塑造一个健康的心理。

关键词: 心理教育 道德感 情感 和谐

  我国的教育方针是使受教育者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而健康的心理是学生全面发展的基础。人的一切活动都是在心理活动的支配下完成的。心理素质好可以充分发挥潜能,反之潜能就受到压抑。聋生由于缺陷,出现了-些心理上的误区,缺少学习语言的环境,接受信息少,容易在思想上产生主观片面的毛病;与正常人交往困难,缺乏热情,容易产生不合群的现象,长此以往便孤僻、胆怯;觉得自己低人一等而自卑,表现出目空一切,自高自大的心态,如此等等。潜能得不到充分发挥,影响甚至阻碍了自身的全面发展。值得一提的是,这些心理虽然是以耳聋为前提的,但不是必然的,也不是一成不变的,随着教育的深入、认识水平的提高是会逐渐得到改善和改变的。所以,加强心理教育,能够使教育方针得以全面贯彻,培养出高素质的聋哑人才。
 
众所周知,聋生由于听觉、语言上的障碍造成了心理发展上种种困难,如对语言的感知、掌握、理解能力低,观察、想像、记忆、思维能力受到较大影响,理性认知比一般儿童发展水平低,他们积极的个性随着现代社会的开放改革而加速发展。当今我国各行各业竞争激烈,面对现状,健全学生都感到困惑和无所适从,更何况聋生,他们面对的是市场经济的大潮,经济的高速发展、文明的提高、社会意识和思想观念的变化,生活节奏加快,而且竞争能力低于健全学生,他们的就业渠道本来就狭窄,现在机遇更少。另外,据调查聋生中父母离异文化水平偏低和家庭的不和谐比例较大,由于语言上的障碍,很大一部分聋生与家庭人员的沟通比较少,他们的心理困惑,疑难问题无法在家庭中得到解决,加上社会环境的某些消极影响,造成不少聋生的厌学,惧学,独立生活能力差,意志力薄弱,精神空虚,缺乏和正常人的交往能力。有的对许多社会问题或人生问题感到无助和不满,与家庭、学校和社会相对立,有的甚至走上犯罪道路。没有良好的心理素质,难以适应现代生活。因此,聋校学生在心理成长和社会适应中存在着比普通中小学更多的问题,他们渴望学校给予更为积极和具体的辅导和帮助。

作为教师的我们,应对聋生进行心理教育,锻炼他们的意志力和耐挫力,培养强烈的竞争意识和自强不息的进取精神,使他们在未来的社会生活中,具备较强的心理适应能力和承受能力,克服种种困难,建立自己的生存之地。同时减轻社会负担,使其自食其力;消灭不安定因素,使其安居乐业。
  
一、提高认识水平,培养聋生的道德感。
  聋生因为残疾,语言发展缓慢,对事物缺乏全面深刻的认识,对于抽象的道德知之甚少,甚至有不正确的理解,明辩是非的能力非常低。只有不断提高聋生的水平,形成自己正确的道德观、人生观后,心理素质才能得以提高。因此,要充分发挥教育教学功能,加强语言训练,提高课堂效益,优化聋生知识结构,丰富聋生的课余生活,强化养成教育,推进素质教育,使聋生的认识水平迅速提高,让他们能认识自己的心理,扬长避短,走上健康心理之路。例如聋校低年级开设的思想品德课就能很好的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从而培养正确的道德观。
  二、注重书面语言的情感交流
  由于聋生手语带有较大的局限性,许多心理活动无法单靠手语准确地表达出来,而书面语是丰富的,可以最大限度地帮助师生沟通心理、交流感情架起心理的桥梁。有一定书面语言能力的学生乐于接受这种情感的交流方式,这种方式不仅可以帮助聋生积极正确地去运用自己所学的语言知识,提高书面语言的能力,而且一些聋生隐藏在心里不愿张扬的悄悄话,易于从笔尖流入纸上。用书面语给聋生开展心理辅导的方法是多样的,有的学生用日记谈想法,说说自己的理想和困惑,还罗列了生活中一些琐碎的事,教师需认真地批改;学生用书信形式的三言两语的字条教师都应即时回复决不怠慢,但无论哪种书面语言进行交谈,教师都应给予对方以信心,鼓励以理解,同时帮助谈话指出问题,提出希望。 
  三、给聋生创设一个和谐的氛围
  1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
  建立在平等师生关系上的师爱不仅能增加学生对教师的信赖,而且也能促使聋生把教师的要求转化为自己内在的需要,积极去实现老师提出的希望。对于青春期的聋生,教师真诚的信任和理解会使学生感到一种人格的尊重,他们会主动向教师敞开心扉,向老师诉说自己心中的秘密。这种爱能使老师随时了解学生的心灵,从而及时帮助聋生排除心理上的障碍。而与此相反的是,如果我们的教师对学生带着厌恶之感,成天对他们扳着脸,那么学生每天都会面临新的苦恼,师生间就会出现严重的情感障碍,形成心理上的鸿沟难以填平。
   2造就和谐的班级环境。
  实践证明,一个长期生活在他热爱的集体中的聋生,他的心态是积极的,他的情绪是稳定的,他会带着轻松愉快的心情去学习、生活,在集体中他会最大限度的发挥着自己的作用;而相反聋生在自己的集体中经常遭到白眼、被歧视、孤立,在老师和同学那里经常感受的是不信任的眼光,时间久了,他的心理会被扭曲,不仅自身难于完成学习任务,也会为班级正常的教学秩序带来严重干扰。
  四、开设心理辅导站,教会聋生调整心理的方法。
 
聋校应让教师学习掌握聋生心理学,开设心理辅导站,针对每个聋生的不同心理,开展定期与不定期相结合的心理辅导,并进行记录,建立个别心理档案,使聋生个性心理中的缺陷得以补偿和矫正。作为心理辅导教师在对聋生进行个别心理辅导时,要与学生处于平等的位置进行友好的情感交流,消除学生的紧张感,以诚恳的态度去仔细地倾听,从学生的神态、只言片语的叙述中去推测学生的真实想法;抓住学生心里深处的敏感点去攻破他们的心理防线,并帮助分析问题。这里包含着对谈话的理解和诚恳地批评。同时,在辅导中还要教给聋生一些简单的心理调节方法,如磨练意志的方法、调控情绪的方法、战胜自我的方法等,有助于聋生的健康成长。
  五、教给聋生生存的技术,消除后顾之忧。
  聋人在社会上受歧视,不仅因为残疾,主要原因是聋人没有生存能力,游手好闲,偷窃现象严重。聋生看得多,听得少,心理自然不平衡。如果有了技术,学会了生存,情况就会改变。面对现实,学校应加强职业技术教育,培养聋生的职业技能,形成一技之长,使他们能适应现代生活的需要,消除他们的后顾之忧。掌握技术后的聋生,无疑打了强心剂,自信心十足,对待人、事的心态会发生明显变化,自怨自弃心理大大改善,非常有益于健康心理的形成。
  六、让聋生走上社会,适应社会。
  教育的最终目的,是让聋生适应社会,回归主流。所以聋校不能固步自封,应打开校门,大胆地让聋生走出校门,走上社会,扩大聋生的生活圈子,增加他们的交往机会,学会交往,了解社会,熟悉社会,适应现代社会生活,消除由封闭隔阂而产生的心理误区。聋校可以开展多种社会公益劳动和社会实践活动,如:开辟校园社会广角,增加与外界信息的交流,拓展生活的空间;与普小开展“一助一”活动;与其他聋校结对子,让聋生走出孤独,走出自卑,走出阴影,增强生活的信心,体验人间的真情,改善自我,提高心理素质。

总之,我们特教工作者要从聋生实际出发,有的放矢地对聋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从而培养聋生健全的人格,以适应新世纪的要求。

田景霞)

返回】【顶部】【关闭】        
•  聋生养成教育方法初探 ( 2007/10/12 )
•  试谈数学活动课在教学中的设计及运用 ( 2007/10/12 )
•  用“木桶理论”进行聋生班级管理 ( 2007/10/12 )
•  浅析学校机房的维护和管理 ( 2007/10/11 )
•  正确引导 塑造自我 ( 2007/10/11 )
•  聋校应用题教学三关键 ( 2007/10/11 )
•  聋生出走原因调查分析及对策 ( 2006/1/17 )
•  这分该不该扣 ( 2005/9/26 )
•  以退为进 春风化细雨 ( 2005/9/26 )
•  进步,从满足开始 ( 2005/9/26 )
•  兴趣也要正确引导 ( 2005/9/26 )
•  绿草地引发的风波 ( 2005/9/26 )
•  德育案例论文选登 ( 2005/9/15 )
•  试谈聋生逆反心理的矫正 ( 2005/9/15 )
学校名称:湘西州民族特殊教育学校 学校地址:吉首市科技园社区杨家坪12号
联系电话:0743-8716244(值班室)8756511(校长室) 8756512(工会、总务处) 8716874(教务处)
传真:0743-8756511 邮政编码:416000 备案号:湘ICP备1701776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