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育案例论文选登之五
李 湘 平
[案例]
开学初,学校出台了一些新的制度,加大对我校学生行为规范的宣传、检查力度。
石佳是初三七班的聋哑学生,事情也是由他引起的。一天,我在办公室批改作业,班长田小红急冲冲地跑来对我说:“孟学运要给我们班扣分!”。我一愣,孟学运是学校纪律检查人员,也是我们班的学生,他给自己班扣分,肯定是我班谁违反了纪律,便起身走向教室。只见孟学运手拿扣分单(还未扣分)显得非常生气,石佳则在旁一声不吭,同学们议论纷纷。“石佳只是开开玩笑,不用小题大作”,“石佳,认个错算了吧!” ……同学们在相互比划着规劝.原来是石佳中午打饭插队,违反了学生就餐纪律,孟学运看见后批评了他,他不服气,就骂孟学运“XXX”。班上大部分学生都不想被扣分,这时石佳一言不发,一副无所谓的样子。孟学运指着戴在手臂的值日牌理直气壮地说:“我也不想扣分的,但是他不仅违反了学校规定,还指着这个值日牌侮辱我。”显然,这件事是石佳的错。
我因势利导,先找石佳进行个别谈话,“你骂他王××,反过来,如果他骂你是猪,你心里会怎样,这分该不该扣,关键是看你的态度,你说怎么办。”石佳始终不说一句话。这个学生的性格比较固执,估计他心里还有很多想法或有点不服。我给他讲了道理后就先让他回去再想想。然后又找来孟学运,对他说:“这分该不该扣,老师没有权力干涉,由你自己决定。”他也点点头回到了教室。
中午放学时,班里有学生对我说:“这分不扣了,已经认错了。”我松了口气,心想石佳应该想清楚了,至于孟学运的内心也肯定是经过激烈的思想斗争的。这时,老师也随口问了这个学生:“你认为这分该不该扣?”她反问道:“孟学运是出于什么目的扣分?”这个问题让我感到意外,明明是石佳的错,怎么跟孟学运的关系这么大!看来这件事还没有结束,还是听听同学们的想法吧。
下午正好是班会课,我就围绕“这分该不该扣”开了个主题班会,让学生们进行讨论。先让学生独立思考,再根据自己的想法提出自己的观点。经过一场激烈的讨论,认为这分该扣的大致有这么几种说法:
1、管纪律检查的人应该做到公平、公正,不应该因为自己班而不扣分。
2、石佳以为是自己班的同学检查的就不会扣分,这次应该给他个教训。
3、以此为警示,让同学们都有个教训。
认为这分不该扣的大致有这几种说法:
1、孟学运不应该小题大作,开玩笑而已不用那么认真。
2、石佳能认错,给他个警示算了。
3、如果孟学运出于想解心头恨而扣分,那是不应该的。
大家通过讨论后,老师再让两位当事人说几句话,孟学运说:“我一开始就不想扣分,怕同学们说我公报私仇。但是,如果石佳这么对待其他同学,我肯定会扣分的。”这句话让同学们安静下来,再看看石佳,他低着头诚恳地说:“我错了。”说的是那么真切。
其实,这分到底该不该扣已经不很重要了,重要的是同学们能对这件事的本质作了深刻的解剖,对于石佳来说不仅认识到自己的错误而且体会到孟学运的为难之处;对于孟学运来说认识到作为检查人员一定要秉公办事,因为同学们都在看着自己的一举一动。对于大家来说从中也受到了教育。但作为班主任,我觉得仍有必要对学生进行进一步的因势利导,我说:“我们七班是学校最高年级,许多学生会干部都在我们班,如果班上的同学违反了纪律都不被扣分,那其他学生就会对你们失去信心,而你们在同学们心中的威信也会失掉许多。请同学们仔细想想,为了少扣班级1分,就丢掉全校师生对你们的信任,你们认为这样做值得吗?”
后来,我在学生处的老师那里了解到孟学运和石佳两人主动去承认了错误,并且将我班的分数扣了1分。
作为高年级的学生,他们有自己的思想、自己的看法和是非观念,通过老师的正确引导能自己找到问题的根源,那样的效果比老师的说教会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