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育案例论文选登之三
石邦周
[案例背景]
隆敏,男,8岁,聋哑,智力正常,上课时因顽皮好动,学习成绩落后,在班上属“掉队分子”,可是他格外喜好老师的表扬。该生在一年二期时进入我班,学期开始,我发现他根本未掌握10以内数的加减法运算,用数手指的方法也只能基本做对大约60%的加法题。
[案例过程]
我当时任该班数学老师,一年二期的数学已经涉及到二十以内的加减法计算与应用,我在课堂的提问设计中,别的学生都已经学习进退位加减了,而为他安排的题目还只是10以内的加减法内容。
第一天,我对他的题目是“1+1=?”,他兴高采烈地跑上黑板掐了掐指头,歪歪斜斜地写了个“2”,答对了,结果我给他名字后面加了个五星,他高兴得挤眉弄眼,还做了个“鬼脸”。第二天我对他的题目是“2+4=?”他雄赳赳地走上讲台,掐了好一阵指头,又歪歪斜斜地写了“6”,又算对了,我又高兴地为他画了个小五星。没想到这次他不干了,非要我画个更大一点的不可。我笑着依允了,我擦去先前那个小的,改画一个大一些的。他笑了,手舞足蹈。第三天,我对他的问题是“8-7=?”他迟疑了好一阵子,最后还是在我的激励下走上了讲台。这回他可被难倒了,两手指头掐来掐去弄糊涂了,急得抓耳挠腮,最后在我的帮助下总算做对了。这回我有了前一次的经验,就高兴地为他画了大五星。可没想到,这次他又不干了,比画着要画个闪光的。我做出庆贺般的神态照做了。他兴奋得直拍着自己的胸脯竖起大拇指,呀呀大叫。可这样下去,我该如何应对他无拘无束的课堂纪律和越来越大的要奖口胃呢?
[案例处理]
对他的求奖要求,我开始仍然是尽量满足,到后来,我逐渐把奖给他的五星与他的课堂纪律表现联系起来,如违反一次规擦去一个角,有一点进步又补上原来的缺角,在知识学习方面,我采用“降低起点、多设台阶、及时反馈、勤于矫正”的方法,尽可能使其获得成功,激发成就感。
[处理效果]
大约经过三周时间的后,隆敏同学的课堂表现具有了较为明显的自律特征,对学习数学知识也表现出了一定的兴致,出现了课堂注意时间加长、主动提问、作业态度端正等良好迹象。
[案例总结]
1、学生是发展中的人,差生也一样,问题是我们该怎样对他们加以帮助和指导,使他们逐渐产生学习兴趣和主动性,并不断获得成功,从而逐渐实现由现实自我向社会自我和理想自我方面发展。心里实验证明:利用一切手段激发学生的内在激励机制才是其不断求取进步的根本。
2、适当的满足是对学生进步表现的一种外在激励,它对学生学习动机和积极行为的产生具有强化作用。
3、适当的满足学生的心理需求有利于他们的成就感的获得,不断取得的成就感是学生不断求取进步实现自我的源源不竭的动力。